“我有病,你有药吗?”
这么一句用来插科打诨的玩笑话,体现的是现代人最基本的医学常识。一旦生病了,谁都想得到能治愈自己的“特效药”。 然而,药物真如我们希望的那样有效吗?据WIN Symposium的数据显示, 传统治疗方案在肿瘤治疗上的用药无效率高达75%,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上的用药无效率为70%,在糖尿病治疗上的用药无效率为43%。 这些数据似乎在提醒我们,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药的使用效率,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所幸,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,人类逐渐看到了减少无效用药的希望。
2015年1月,奥巴马在白宫宣布“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(精准医疗计划)”,计划为此投入2.15亿美元(按当年汇率约合13亿人民币)。同年2月,我国成立了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,并计划2030年前向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人民币。
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上宣布“精准医疗计划”
在2015年的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,精准医疗被定义为 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病情,正确选择并精确地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,包含精准检测、精准诊断、精准治疗三个阶段。 在实际应用中,精准医疗已经成为治疗癌症和慢性病的重要手段。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多次提到的“救命药”,即让很多癌症患者免于放疗和化疗痛苦的靶向药,就是精准医疗的产物。
如果说传统医疗目前还处在“对症治疗”的阶段,那么精准医疗时代的愿景就是“对人治疗”,帮助人类 “不得病、晚得病、得病之后不走弯路”。 在患癌率越来越高、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,精准医疗的必要性或将进一步提高。而在政府推动、资本蜂拥的情况下,这几年精准医疗行业已成为一大风口,在产业链上下游诞生了大批创新型企业。 精准医疗未来将如何惠及普通人?这个产业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?入局者如何克服投资风险高、回报周期长的行业现状? 《你好!企投家》院长卓力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企投家产投营会员、迈杰转化医学研究(苏州)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亚飞同学的公司,一起深入聊了聊精准医疗和伴随诊断行业。
从最早在辉瑞等甲方公司做药物研发,到转向乙方做CRO(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),张亚飞几乎跑遍了产业链的上下游。
也许是近30年的从业经历带来的敏锐和情怀,张亚飞在中美两国分别宣布精准医疗计划的前两年,就察觉到这也许会是下一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变革,遂躬身入局。
《你好!企投家》,卓立(左)和张亚飞(右)
张亚飞认为,精准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 第一,从治病本身来说,精准医疗可以提高药物的应答率,继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。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,人类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做出了不懈努力。但人类大部分的个体差异都由基因决定,在基因层面上,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有天壤之别,因此仍然会出现服药无效,甚至对药物严重过敏的情况。
与传统医疗相比,精准医疗以患者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决定治疗方案,能够更精确、更高效地治疗疾病,减少患者痛苦,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
对于癌症等所谓的“不治之症”,以及心血管病、糖尿病等药物应答率低的慢性病来说,实施精准医疗就更为必要。 据统计,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,将使每年超过1000万—2000万的肿瘤病人从中受益。
14岁白血病女孩接受第二个化疗疗程(成都商报张直/视觉中国)
张亚飞表示:“我们希望最终能治愈癌症,但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。目前先要把癌症转换成一个慢性病来管理,这样就算得了癌症,也还有10年、20年,甚至是30年的生存周期。” 第二,从医疗经济学的角度来说,精准医疗能帮政府“省钱”。 美国医药行业在2008年前后就产生了一种共识:未来新药的研发速度将持续减缓,成本将持续上升。而通过伴随诊断将药物和病患进行更精准的匹配,是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的可行方案。这也是美国政府推出精准医疗计划的背景之一。 据统计,美国医疗系统每年因不必要的治疗和没有效果的治疗造成的浪费,高达7500亿美元,相当于医疗总开支的30%。 而在中国,这个数字也许同样惊人。 因此,对于人口基数更大、医保体系建设仍待完善的我国来说,更要通过推行精准医疗来提升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。 张亚飞认为,“任何一个赛道都要从需求最大的点切入”,做精准医疗的这几年,既能直接看到患者受益,又能为国家出一份力,所以更坚定了自己做精准医疗的的初心。
据公开资料显示,2018年,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接近800亿美元,预计2020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%;同时,中国精准医疗市场规模正在以每年20%的速度增长,已经超出了全球的平均水平。 尽管本土企业在技术实力上与国外相比尚有许多年的差距, 但由于精准医疗行业的特殊性,本土企业在应用层面有更大优势。 “一方面,本土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样本数;另一方面,人种之间的差异,也造成了适合亚太人或者中国人的精准医疗,一定要由在本地落地的研发团队去做。” 比如美国20%左右的肺癌病人是致癌基因EGFR的突变所导致,但在中国这个比例更高。本土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应用阶段的优势,来弥补技术上的落后,提高竞争力。 此外,张亚飞还认为国家对医药价格和质量的管控趋严,对精准医疗和伴随诊断行业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是一大利好。 比如,国家希望通过医药集中采购,减少医药代表等“中间商”,以降低药厂的销售成本,达到药品降价的目的。这样做可以让企业把销售、渠道上的投入转到研发和创新上来,无疑有利于那些有技术但缺销路的创新型企业。
图源:迈杰转化医学实验室
从本土企业在应用方面的优势,以及国家政策对创新型企业的利好来看, 张亚飞认为精准医疗赛道未来的想象空间会更大。 “精准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体化医疗,我们现在实际上还在精准医疗的初期,未来除了基因数据,还需要很多可穿戴设备做更精密的监测,这些加起来可能达到千亿的市场规模。”
医疗行业的一个普遍共识是,研发一款新药的成本大致为10亿美元,需要耗费10年时间,但成功率只有1%。 对于这个高投入、长周期、高风险的行业来说,如何争取投资人信赖是企业经常面临的挑战。2020年9月,迈杰转化医学宣布完成了3.5亿元B轮融资。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再次领投,国药资本、清松资本和博润投资跟投。 为什么在大环境和行业特性的双重影响下,迈杰仍能受到头部PE/VC机构的青睐呢? 第一,从整个赛道来看,不管是顺应背后的科学逻辑,还是政府对医疗经济学的推动,发展精准医疗都是刚需。 切入这样一个刚需赛道,本身就容易受到资本青睐。 第二,在投资人看来,迈杰的商业模式很新颖。 迈杰是中国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龙头企业,也是中国在这个细分领域中的少数几家公司之一,之前基本都是美国公司在做。 如张亚飞所说:“我们实际上建立了一个全平台、全内容、全流程的创新型伴随诊断公司,从赋能药物在临床前和临床的研发,到伴随诊断的开发来筛选适合用药的病人,再到药物上市后通过检测指导患者用药。这是一条非常清晰的逻辑线,也是迈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。” 第三,迈杰的产业布局颇具竞争力。 伴随诊断通常和“药”捆绑在一起,并且最终要落地到医院和终端客户。而迈杰不仅与许多全球领先的药厂都有合作关系,还要把产品推广到中国一百多家医院,完成上下游的布局,助力精准医疗。
图源:迈杰转化医学实验室
张亚飞认为,作为行业领导者,还要在资本市场上有一定作为,因此他从去年就开始通过产业投资来完善业务布局。
比如并购一些技术虽强但应用层面跟不上的公司,利用迈杰的应用平台放大它的技术实力,同时补齐自身技术短板。迈杰在亚太、美国、欧盟等地区都要布局,支持全球药物研发伴随诊断产品的应用。 据张亚飞透露,“我们在技术上更多是从差异化的角度去布局,优先考虑跟我们有差异化,又符合我们潜在需求的技术。在商业上,则更多的是考虑地理位置上的业务布局,包括国内国外。”
在“烧钱”的医药行业,快速的商业布局能力不可或缺,它将决定企业的市场容量和“造血”动能。 张亚飞博士不仅是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的科研导师,更是善于通过资本撬动更多可能性的企业投资家。 在他看来,企投家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的赛道,在此基础上,还要时刻关注新的机会、新的需求点,以及新技术如何落地到应用,这样投资的成功率往往更高。 因此,迈杰转化医学在接受国药集团这样的头部药企投资的同时,也希望通过产业投资去赋能更多的创新型企业,推动整个赛道的良性发展。 正如张亚飞所说:“这是每个企投家应该做的事。” 政策的推动与助力、疾病精准治疗的社会与经济需求、人才的大量培养与回流、中国企业在落地应用上的独到优势,都是让中国的精准医疗和伴随诊断快速发展的条件。
迈杰转化医学在商业模式、人才竞争力、研发实力、资本助力等各个维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 迈杰转化医学作为国内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导者,致力于解决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及患者用药痛点,围绕生物标志物转化医学研究和伴随诊断开发,建立了完善的核酸组学、蛋白组学、细胞组学技术平台。迈杰转化医学是全球伴随诊断领头创新企业,期待与您的合作!更多详情请致电400-007-1121或MARKETING@MEDxTMC.com。
欢迎关注公司官方网站:
药企合作:www.MEDxTMC.com
产品/检测:www.MEDxTMC.cn
本文标签: 药物临床前服务 药物临床前研发服务 靶向药伴随诊断 核酸检测多少钱 生物标志物分析